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从李达昌的被捕看“知易行难”的又一诠释/杨涛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23:09:13  浏览:941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从李达昌的被捕看“知易行难”的又一诠释

杨涛


1月17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经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同意,省十届人大代表、原四川省副省长李达昌已被四川省检察院逮捕。这是2005年中国涉案的第一高官。(《每日经济新闻》1月18日)
据悉,李达昌是因为挪用财政部1亿元专项拨款造成巨大损失,涉嫌滥用职权罪被四川省检察院逮捕的。2003年,在李达昌的一再要求下,他从副省长位置上退下,回到西南财大当上了经济学院和财政税务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他的这一举动为官员“退出机制”做了有益的尝试,笔者当时为他这一举动叫好,而且至今认为他当年的这一举动到现在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李达昌在退出官场后还是栽倒了,实在是令人可惜。按理说,作为一名学者出身的高官,作为一名经常在课堂上教书育人的博士生导师,要慎用权力,不能滥用权力的道理不可不知。不少学者在从政前还专门研究过腐败形成的机理和对策,在各种场合抨击腐败现象,为人所景仰,然而何以一踏入官场,就很快变质、变色,成为了自己曾不齿的一类人行列之中。李达昌是这样,曾是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后任沈阳市法院副院长的焦玫瑰也是如此。
盖因“知易行难”。其实,不能贪污、不能受贿、不能滥用权力等等道理贪官们都 懂,他们知道的法律并非是他们被捕后所感叹的“平时没有学习法律的缘故”那样少。因此,学者们可能学问做的深一些,懂得的道理多一点,但这些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身临其境时,比其他非学者出身的官员有更多的免疫力,知道的并非都能做得到,尤其是当人面临诱惑的时候,要做的与说的一样好,其实是很难呀!
人性有善有恶,学者在学校这种相对清静的地方,远离名利场,人性中善的一面能得到更多的张扬,所以,我们看到学者太多道德高尚、愤世嫉俗、忧国忧民;而官场实在是个大染缸,名利滚滚,每个人那怕是学识渊博的学者,一旦进入,如果不能好好把持自己,自己所掌有的权力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督与制约,人性中恶的一面便可能充分暴露和萌动,身不由已地卷入腐败和滥用权力的暗流。其实,进入官场的学者官员与其他从体制内一步步上升的官员相比,差别并不在于懂得关于廉洁的法律知识的多寡,而在于学者没有一些边腐边升的官员背负着“原罪”,更能轻松开展工作,此外学者官员在道德自律上可能更强一些,但是,如果外界的“糖衣炮弹”火力太猛而权力又缺乏监督与制约的话,无论是没有“原罪”也好还是道德自律更强也罢都是很难抵御这一火力。
如今,各地普遍兴起了从高校选拔学者进入政府和司法机关任要职的潮流。的确,学者有着渊博的知识,也通常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他们从政能给官场带来一股清新气息。但是,如果我们的监督与制约机制还不完善,特别是认为学者有渊博的知识、较高的道德修养可以更加放心更不需要监督与制约的话,那等于将学者往火坑里推。因此,我也想奉劝准备步入官场的学者,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抵御“糖衣炮弹”和权贵压力的准备,如果没有,那最好还是呆在菁菁校园,“学而优也不仕”,因为也许只有校园才有益于你们的学问增长和人格的培养,在这里你们也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
个人博客:浩瀚法网 (http://tao1991.fyfz.cn) 欢迎光临、链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农业部


关于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农市发[200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农机、农垦)、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200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各地积极主动,扎实工作,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要求,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种坑农害农行为,我部决定2005年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目前,从总体来看,尽管农资打假工作不断深入,但市场秩序尚未取得根本性好转,非法制售假劣农资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是实现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目标的迫切需要,是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直接体现,是加强农业系统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内在要求,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站在服务“三农”的高度,切实增强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转变职能和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专项治理行动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部门要明确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同志为分管责任人,业务处室负责同志为联系人。

  二、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

  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要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化管理原则,上下联动,打假扶优。要从加强源头治理、狠抓市场监管、强化服务指导和加强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入手,严把生产、流通和使用三个关口,努力推动农资打假工作实现三个转变,即由重点抓市场检查向抓源头治理和市场检查并重转变,由重点抓案件查处向全程监管和案件查处并重转变,由重点抓打假治劣向抓促进放心农资供应和打假治劣并重转变。通过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引导建立新型农资产销机制,着力提高放心农资产品覆盖率,进一步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管制度,切实提高农业系统服务能力、农民维护自身权益能力和农资企业诚信经营能力,力争实现基本消除假劣农资导致重大恶性农业生产事故发生的目标。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整体推进。一要抓住重点品种,在切实抓好七大类农资市场整顿的同时,集中力量重点整顿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市场秩序,力争年底有根本好转。二要抓住重点季节,当前重点做好春耕备耕期间的农资打假工作,确保春耕生产安全,并结合当地实际,抓好关键农时季节的农资监管,保证农民放心购买和使用农资产品。三要抓住重点市场,将监管重心下移,强化地方责任,重点加大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以及乡、村农资集散地和经营单位(门店、摊点)的检查,彻底封堵假冒伪劣农资的流通渠道。四要抓住重点地区,对一些群众投诉强烈、市场秩序混乱的地区集中督办,组织力量重点整治,狠抓大案要案查处。

  四、制定方案,统一部署

  各地在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中,要精心组织,统一部署,整合部门内部资源,狠抓措施落实,切实形成打假合力。我部制定了《2005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和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现一并印发,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部门根据我部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确定工作重点,细化工作任务和重大活动,明确工作进度安排,落实责任人员。请于2月20日前将你省(区、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和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责任人、联系人报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各地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按季度将农资打假情况统计表和农资打假大要案统计表报送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7月10日前和12月20日前分别报送上半年和全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总结。对专项治理行动中的问题、重要情况要随时上报。

  联系电话:010-64192678

  传真:010-64193157

  电子邮箱:nybdjb@agri.gov.cn

(以下附件请看上面附件栏)

  附件:1、2005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2、2005年种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3、2005年农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4、2005年肥料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5、2005年饲料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6、2005年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7、农资打假情况统计表

     8、农资打假大要案统计表

                      二○○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八号)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八号)的通知

2003年1月16日 财监〔2003〕4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我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部分行业2001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对检查结果,我部已向社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八号),现将该公告印发给你们,供研究参考。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八号)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八号)

  2002年我部继续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开展了对部分企业2001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工作。本次共检查了保险、烟草等行业192户企业以及相关的91户会计师事务所,共查出这些企业资产不实115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24?2亿元,利润不实24?2亿元。其中,资产不实5%以上的企业有36户,占总户数的18?75%;利润不实10%以上的企业有103户,占总户数的53?6%;利润严重失真,虚盈实亏企业19户,原报表反映盈利1?35亿元,实际亏损1?72亿元,虚亏实盈企业8户,原报表反映亏损1?62亿元,实际盈利4?13亿元;有22户企业存在账外设账问题。
  本次检查结果表明:被检查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较严重,会计信息整体质量仍不高,企业的违规问题主要集中在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人为操纵利润,长期投资管理混乱,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不规范等。被抽查的会计师事务所总体审计质量比往年有所提高,从出具的审计报告情况看,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较过去有所减少,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有所增加,但会计师事务所仍存在审计程序不完整、对重要审计事项关注不够、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不恰当等问题。
  我部及驻各地专员办本着依法行政、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的基础上,对被查单位下发了检查结论及处理决定,有40名企业的违规违纪责任人被依法追究了相应的责任。我部将在进一步核清违规违纪事实的基础上,对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处理和行政处罚,有关处理和行政处罚情况另行公告。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纠正整改情况我部将进行跟踪回访。
  2002年是我部及驻各地专员办连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第四年,通过开展此项工作,严肃查处和公开披露违规违纪问题,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会计作假行为,维护国家、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此项工作同时已经成为宣传、贯彻、落实《会计法》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虚假的会计信息削弱了会计工作为经济管理服务的功能,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为此我部将继续坚持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加大对社会审计机构执业质量检查和行政处罚力度,大力整顿会计秩序,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附:部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情况表http://www.mof.gov.cn/news/file/2003-5-4_2005052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