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广东省抵押贷款管理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3 09:30:50  浏览:825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抵押贷款管理条例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广东省抵押贷款管理条例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1992年11月28日广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发展金融市场,加强对抵押贷款活动的管理,保障抵押贷款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抵押贷款是指抵押人向抵押权人提供财产或财产权益作为按期偿还贷款的保证,在抵押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时,抵押权人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变卖抵押物的款项优先得到偿还的借贷方式。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法人、自然人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抵押贷款活动。
第四条 抵押贷款当事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进行的抵押贷款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 法人、自然人可以其所有或依法经营的下列财产或财产权益设定抵押权:
(一)土地使用权,建筑物等不动产;
(二)机器设备、产品、珠宝首饰、字画等动产;
(三)股票、债券、票据等有价证券;
(四)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财产权益;
(五)其他可转让的财产和财产权益。
第六条 预购房地产可以抵押。但抵押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履行房地产预购合同,并付清房价;
(二)不得在未经贷款人书面同意之前擅自采取任何行动致使房地产预购合同失效。
房地产经营单位已经预售的房地产不得抵押。
第七条 下列财产和财产权益不得设定抵押权:
(一)法律禁止买卖、转让的自然资源、财物或权利;
(二)未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行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
(三)所有权有争议的财产或财产权益;
(四)学校、医院、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福利设施,但私人所有的除外;
(五)被依法查封、扣押或采取其它诉讼保全措施的财产;
第八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以其财产设定抵押权时,对一般固定资产,由企业自行决定,对关键设备、成套设备或者重要建筑物,须经县(区)以上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第九条 内联企业、中外合作、合资企业未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证实各方投资份额已按合同规定缴足的,不得以企业的房地产和其他财产设定抵押权。
第十条 抵押人以共同共有财产设定抵押权时,须经全体共有人书面同意。抵押人以按份共有财产中所占有的份额设定抵押权时,须于三十日前书面通知其他共有人。
第十一条 抵押人以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权时,须凭土地出让合同、土地使用证;以建筑物设定抵押权时,须凭建筑物产权证;以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可转让权益设定抵押权时,须凭权利证书或公证文件。
第十二条 抵押人以特许进口的物资设定抵押权时,须持有合法的证明文件。
第十三条 抵押人用已出租的不动产设定抵押权时,应书面告知承租人,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
按本条例将抵押物拍卖后,原租赁关系自行终止。竞买人与承租人应继续履行原租赁合同。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
因原租赁关系提前终止,使承租人受到经济损失的,抵押人应给予补偿。
第十四条 抵押人以若干财产设定同一抵押权时,该抵押权不可分割。但抵押贷款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十五条 以同一财产设定若干抵押权时,抵押人在设定抵押权前,应将设定抵押权状况书面告知各抵押权人。
第十六条 在设定抵押权时,抵押贷款当事人应对抵押物进行估价,也可以委托评估机构估价。
国有资产的评估,由县级以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七条 抵押贷款当事人应以书面形式签订抵押贷款合同。合同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的名称(姓名)、住所、抵押人的开户银行及帐户;
(二)贷款的用途;
(三)贷款币别、金额;
(四)贷款的期限、利率、支付方式及偿还本息的时间、方法;
(五)抵押物名称、数量、质量、状况、处所、产权或使用权属;
(六)抵押物估价、抵押率;
(七)抵押物占管人、占管方式或责任,意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责任;
(八)抵押物投保的险种、险别及赔偿方法;
(九)抵押物归还方式;
(十)违约责任;
(十一)纠纷的解决;
(十二)合同的生效及其他约定事项;
(十三)签约日期、地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第十八条 抵押贷款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抵押贷款当事人或其委托人应持抵押贷款合同到下列机关办理抵押物登记:
(一)以土地使用权、建筑物、房地产预购合同设定抵押权的,在该抵押物所在地县级以上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
(二)以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财产权益设定抵押权的,分别在权属所在地县级以上专利、商标、版权等管理部门登记。
以上抵押物登记日期,即为抵押权设定日期。自登记之日起,该抵押行为具有法律效力。
第十九条 抵押物的登记,由登记主管部门按规定收取登记费,其费用由抵押人支付。
抵押物登记文件可供抵押贷款当事人查询。
第二十条 易受灾害侵害的抵押物或其他需要保险的抵押物,由抵押人向抵押物所在地或当事人约定的中国境内保险公司投保。在抵押期间,抵押权人应为保险赔偿的第一受益人,享有从赔偿金中收回抵押人应偿还贷款本息的权利。
第二十一条 抵押贷款当事人应按合同约定的方式占管抵押物,对其占管的抵押物的安全、完整负责,并接受对方的检查监督。
第二十二条 抵押物依法被继承或赠与,原设定的抵押权继续有效,继承人或受赠人应在继承或受赠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理变更登记。
第二十三条 抵押物出租、出售、赠与、再抵押、迁移,应经抵押贷款当事人书面同意,明确抵押贷款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并应在三十日内办理变更登记。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抵押权人有权依法处分抵押物:
(一)抵押贷款合同期满,抵押人未依约偿还贷款本息,抵押权人又不同意延期的;
(二)抵押人死亡而无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
(三)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拒绝履行抵押人偿还贷款本息义务的;
(四)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被依法撤销的。
第二十五条 抵押权人处分抵押物的方式:
(一)拍卖;
(二)协议转让;
(三)兑现。
第二十六条 拍卖抵押物由经县(区)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拍卖机构承担。
拍卖机构可向拍卖人收取拍卖费用。
第二十七条 抵押物的拍卖程序:
(一)抵押权人向拍卖机构提交拍卖申请及有关证明文件;
(二)拍卖机构清查核实抵押物,厘定拍卖底价;
(三)拍卖机构在当地报纸上发表拍卖公告。公告期间为三十日;
(四)公告期内,对拍卖物所有权没有争议的。公告期满后,由拍卖机构公开拍卖;
(五)拍卖成交后办理纳税和拍卖物权属转移登记。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拍卖程序中止:
(一)人民法院受理第三人就拍卖物所有权提起诉讼,并裁定中止拍卖的;
(二)抵押权人申请中止拍卖的;
(三)抵押人偿还抵押权人贷款本息,向拍卖机构申请中止拍卖的。
第二十九条 处分抵押物所得款项按下列顺序清偿:
(一)支付处分抵押物的费用;
(二)扣缴抵押物应纳的税款;
(三)偿还抵押人所欠贷款本息。
清偿后,多余的金额,交还抵押人;不足以清偿贷款本息金额的,抵押权人有追索权。
同一抵押物设定若干抵押权的,应按设定抵押权登记日期的先后顺序偿还。
第三十条 处分的抵押物是集体土地使用权时,受让人不属于本集体成员的,应由抵押人向当地县级以上国土管理部门补交地价款。
第三十一条 抵押贷款合同当事人应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十二条 抵押人隐瞒抵押物存在共有、争议、被查封、被扣押或重复抵押等情况的,抵押人应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抵押人擅自将抵押物出租、出售、再抵押、赠与或以其他方式处分的,其行为无效。抵押权人有权提前收回贷款本息,并可要求抵押人支付违约金。
第三十四条 抵押人占管的抵押物,因故意或过失造成抵押物损坏、灭失、泄密、失效的,抵押人应提供其他等值的抵押物,保持抵押物价值不低于原抵押物估价金额。
第三十五条 抵押权人占管的抵押物不得转让,因故意或过失造成抵押物损坏、灭失、泄密、失效的,应赔偿抵押人由此受到的实际经济损失。
第三十六条 抵押贷款当事人在履行合同中发生争议时,应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任何一方可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七条 抵押贷款合同终结后,抵押贷款当事人应于合同终结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抵押物注销登记。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0年2月28日广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抵押贷款管理规定》同时废止,经济特区已依法签订的抵押贷款合同继续有效。
在本条例施行前已签订尚在履行的抵押贷款合同,没有办理抵押物登记的,须在本条例施行之日起六十日内办理抵押物登记。
第三十九条 广东省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1992年12月2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焦作市行政审批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政府


第 17 号

《焦作市行政审批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已经2002年6月26日市人民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二OO二年七月九日


焦作市行政审批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审批管理,促进 行政机关高效、廉洁和依法行政,预防和减少行政审批错误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河南省行政机关执法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用于焦作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审批职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以下简称行政审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各有关主管部门应按人事管理权限,依法对违反行政审批规定的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人事管理权限不在本地的,由市行政监察部门提出责任追究建议。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的行政审批是指行政审批机关作出的授予行政相对人从事某项活动的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审批责任追究是指行政审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或错误的职权行为,给国家、公民、法人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依照本规定追究其行政责任的执法监察措施。
第五条 行政审批应遵循“依法审批、严格程序、便民高效、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六条 行政审批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并按法律规定实行赔偿制度。
第七条 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教育和制裁相结合,责任与处罚相适应的原则。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行政监察部门负责全市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和指导。

第二章 责任追究范围

第九条 行政审批机关的下列行政审批行为属于被追究行为:
(一)经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同级人民政府、上级行政审批机关撤销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经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的行政审批决定。
第十条 行政审批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责任追究机关确认,视为错误行政审批行为:
(一)行政审批主体错误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而进行审批的;
(五)其他滥用行政审批职权的。
第十一条 行政审批机关对符合行政审批条件的事项不予审批,经该机关的上一级认定或者人民法院判决为不作为行为的,应进行责任追究。

第三章 责任划分

第十二条 行政审批责任的划分应支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
第十三条 行政审批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审核、批准。没有法定程序的,行政审批机关应制定工作程序,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 对从事行政审批的人员,按下列规定划分行政责任:
(一)由于审查人的过错而出现审批错误的,追究审查人员的责任;
(二)由于审核人的过错而出现审批错误的,追究审核人员的责任;
(三)由于批准人的过错而出现审批错误的,追究批准人员的责任;
(四)审查人、审核人、批准人都有过错或者责任不易划分的,同时追究审查人、审核人、审批人员的责任。
第十五条 经集体讨论决定的行政审批行为出现错误的,主持人负主要责任,其他人员负一定的责任。但由于审查人员工作疏忽,提供情况不真实的,由审查人员负主要责任,其他人员的责任视具体情况酌情划分。
第十六条 受委托单位未经委托的行政机关批准,造成行政审批错误的,比照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条的规定追究受委托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对市级行政审批机关和县(市)、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审批进行责任追究。
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对所辖区域内的县级以下行政审批机关的行政审批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市、县两 级政府和上一级行政审批机关发现所属行政审批机关和下一级行政审批机关有违法行政审批行为的,可以责成其限期改正;也可以直接予以撤销、纠正。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因违法审批造成行政审批错误的,由其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行政审批机关通报批评,同时,由行政监察机关给予单位负责人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有重大违法行政审批行为或者年度内有两起以上行政审批错误的,取消其全年政府系统评先资格,并将其确定为本年度内目标管理不合格单位。
第二十一条 行政审批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行政监察机关,视情节轻重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一)违法设定行政审批事项或者应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受理的行政审批事项,仍在原单位受理,以及对已经撤销的行政审批事项仍在审批的;
(二)越权、违反法定程序或者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审批事项进行审批,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三)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中,擅自搭车收费或虽有批准项目但提高收费标准的;对已取消的收费项目仍继续收取,或有批准项目但变相转化为下属机关或事业单位收费的;
(四)在行政审批过程中收受贿赂,接受申办对象宴请、赠送钱物、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或者将本人及亲属应当个人支付的费用到申办单位报销的;
(五)在行政审批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不按规定办理,擅自作出决定的;
(六)服务态度恶劣,推诿扯皮,刁难行政审批相对人,应作为而不作为,以及不执行行政服务中心“六件”管理规定,将即办件、联办件办成承诺件或未在法定 时限内办理应办的行政审批事项,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进行行政审批,给国家、集体和其他组织、个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对本机关造成错误行政审批责任人员不及时处理的,由同级政府或者上一级行政审批机关责令限期处理,并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审批职权时,因违法审批造成错误,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需要赔偿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予以赔偿。
第二十五条 行政机关对违法行政审批造成 侵害,在依法赔偿后,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向有关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第二十六条 被追究责任的行政审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认定错误、行政处分有异议的,可在接到行政处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依照《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暂行规定》或有关法规、规章提出申诉。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县(市)、区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措施。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行政监察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 九条 本规定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2年7月25日印发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

国务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失效]




  为了激发广大在业人员和知识青年的学习进取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培养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如下:

  一、考试对象

  凡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学历、年龄的限制,均可自愿申请参加考试。

  二、报考手续  在职人员报考,应持所在单位证明,待业人员报考,应持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人民公社证明,到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自学考试委员会)指定的单位办理报名手续。

  自学考试委员会或其指定的单位,要对报考人进行审核,符合条件者发给准考证。报考人的报名费、体格检查费、赴考往返路费、住宿费等,均由本人自理。

  三、考试方法

  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各省、市、自治区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考试方法。

  (一)由主考高等学校采用学分累计制办法,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分学科进行考试。对考试合格者,由主考高等学校发给单科成绩证明书。学分累计达到规定的毕业要求者,由自学考试委员会发给毕业证书。

  (二)由主考高等学校按照各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确定考试科目,进行一次性考试。考试合格者,由自学考试委员会发给毕业证书。

  (三)由省、市、自治区自学考试委员会按照各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确定考试科目,组织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由自学考试委员会发给毕业证书和单科成绩证明书。

  四、毕业生的学历、使用、待遇

  无论在职人员经过业余自学或待业人员自学获得毕业证书者,国家都承认其学历。在职人员由所在工作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本着用其所学、发挥所长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他们的工作;待业人员,由省、市、自治区计划、人事、劳动部门根据需要择优录用,按其所学专业安排适当工作。其工资待遇,待业人员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低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工资标准的,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

  五、组织领导

  在国务院领导下,成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由教育部、国家计委、国家人事局、国家劳动总局、国务院科技干部局、高等学校和有关专家,教授组成,具体工作由教育部承担,其任务是制订考试的方针,政策,统一考试标准,研究指导考试工作。

  在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下成立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负责公布考试的专业,自行组织考试,或指定主考高等学校组织考试,颁发毕业证书和单科成绩证明书,办理其它有关考试事宜。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在业务上接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的指导,具体工作由教育(高教)厅(局)承担。

  主考单位负责公布考试科目,介绍参考书,提出考试的具体办法,主持考试,评定成绩,颁发毕业证书或单科成绩证明。